“村里人”赵中有的扶贫“秘籍”
编者按:2018年是昆明市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掌上春城推出“扶贫在路上”系列报道。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市科技局驻村扶贫队员赵中有的扶贫故事,他在海拔2500米的禄劝县普德村,他走村入户,和贫困户打成一片,用心推广扶贫项目,为禄劝县的脱贫工作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掌上春城讯 没到昆明禄劝县普德村之前,记者与市科技局驻村扶贫队员赵中有的联系仅限于电话沟通间的寥寥几句。11月初,为记录这位52岁扶贫队员的日常扶贫工作,记者小分队清晨出发,经过4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了禄劝县普德村。
海拔2500米 赵中有成为“村里人”
记者初见赵中有时,他正在田间帮助农户干农活,一时竟没有分清一群人中哪一位是他。“你们好,不好意思这边太远了,辛苦你们了。”一身棉服、偏黑的脸以及眼圈处浓重的黑眼圈是记者对赵中有的第一印象,他看起来十分疲累,但眼睛里却透露出一股韧劲,农户周祖相说:“赵老师昨天刚从大新山那边回来,下雨车辆不好开进去,他是爬山上去的。”为按时、按计划到海拔2800米的大新山入户走访,了解贫困户种植马铃薯的情况,大雨中,赵中有并没有推迟自己的计划。
禄劝周祖相种植合作社是市科技局滇重楼育苗育种基地,“这里的滇重楼带动了周边十几户农家,每年每户可增收几千元,“他们从周祖相这购买小苗每一株1块钱左右,这在市场上可是价值15元的。”说起滇重楼基地,赵中有很是兴奋,他一边帮助农户做着滇重楼种植防寒措施一边告诉记者。周祖相在种植滇重楼之前,种庄稼的收入不甚如意,科技局扶贫队员们在入户调查后发现周祖相在种植滇重楼这一块很有想法,便派技术人员进行了调研,随后掌握了水土、环境等条件后,技术人员便在这里驻扎,倾囊相授滇重楼种植的“秘诀”。“赵老师虽然是2018年初来驻村的,但是他为滇重楼基地培训做了很多工作,加入基地的农户有十几家,我掌握了科技局带来的技术也忙不过来,赵老师就会挨家挨户的去入户教导,他一有时间就帮我们干活,现在都成我们的劳动主力了!”周祖相笑称。
入户调查的能手 文字地图记录每家情况
来到普德村后,赵中有了解到种植滇重楼的农户中有的家庭只剩下老人和幼童留守村中,他就帮助老人入股合作社,如村民周容梅一家就是他在了解情况后,在这一家入股滇重楼合作社的基础上,为老人家提供了科技局送来的鸡苗和猪仔。“现在我家儿子单独的楼房也盖了起来,我们家的房子也翻新了,等到年底猪就可以拿去卖,又可以增收两千块以上,加上48元/公斤的土鸡,我们家就再也不是贫苦户了。”值得一提的是,赵中有等驻村队员的到来,还解决了滇重楼基地与企业合作的渠道问题,滇重楼是很重要的中药材,也是云南白药的组成部分,基地现在和云南白药集团合作,加之有电商平台的加持,每年都可以赚十几万元。
赵中有在介绍情况的时候拿出了一个厚厚的本子,本子上记载着普德村160多户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并画着具体位置。“这是您在普德村驻村以来第几个记录本?我看上面还有地图,可以说是很细心了。”记者对他的记录方式深感讶异,赵中有说:“这是第三本了,我因为是今年才来普德村,以前也没去过别的地方驻村扶贫,当时为了尽快掌握建档立卡贫困户们的情况,我就用了这个笨办法。”
从赵中有的同事扶贫队员李德朝处,记者进一步获知了这几本记录本的故事。原来,即使在了解贫困户情况后,赵中有也会隔一段时间再去看看农户们家中的变化,第一时间知晓他们的需求,以便更好地精准扶贫。“像孙如建养猪这个事,他就去了很多次,就为了让他们家能把这个养猪合作社给办起来,让我们科技局运用技术养殖的撒坝猪能带动合作社的贫苦户脱贫致富。”
关于撒坝猪大家应该不陌生,该品种是云南优良的地方猪种,为农民增收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具有繁殖力高,耐粗饲、抗病力强、肉质好等特点。来到孙如建的“普阿达猪”养殖合作社,孙如建夫妇看到了赵中有,十分热情地邀他到家里喝茶,而赵中有与孙如建也像兄弟一样相处融洽,“大嫂别忙活了,我今天是想来了解一下咱们合作社预防非洲猪瘟的情况,你有什么需要就和我说。”提起赵中有,孙如建夫妇赞不绝口,表示多亏了“老赵”和科技局扶贫队员的帮忙,解决了一些疫苗和如何“免灾”养殖的问题,“除了他自己会提醒我们之外,他还会及时地反映情况,有时会通过科技局帮我们联系大学教授,手把手教我们怎么在这个时期科学养殖。”孙如建说最近一次就是10月底科技局就请来了大学研究人员,现场能学到很多东西。
扶持项目的督导者 任重道远砥砺前行
如今,养殖合作社已吸纳了3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养殖了400多只猪,占地面积超过1500平米。2018年年中,合作社卖了200多只猪仔,总价达上万元。“合作社今年才成立,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会守着他们,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各类问题。”赵中有说。
除了养殖撒坝猪,科技局扶持的项目还有养殖云南省六大土鸡之一——禄劝乌骨鸡,这里的乌骨鸡放养在山里,是名副其实的走地鸡,有滋阴补血、增强免疫、抗衰防癌的好处,据村民介绍以前普德村养殖的土鸡只能买到20多元一公斤,现在有了科技局的技术后,每公斤的可以达到48元。赵中有在养鸡合作社充当着项目督导者的角色,他在调查哪些贫苦户可以养鸡、能养多少的同时,也会在养殖户们繁忙的时候帮忙,喂食、检查、教导养殖户科学养殖等。“有他在我们很安心,很多时候天都黑了他还走好几里路,来回爬几百米的高坡做入户送科学方法,我们都希望他能多注意下自己的身体,但是他却好像永远不会累一样。”养殖户说。
在谈及自己为普德村扶贫工作进程所做的实事时,赵中有总是不爱说话,他觉得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是科技局的带领让普德村焕发了新生。赵中有说:“我不觉得我很苦,这里的人很淳朴,很努力,值得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扶贫之路任重道远,我会一直前行。”
友情链接